肺结核病灶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后形成的局部病变区域,可能表现为渗出性炎症、干酪样坏死或纤维钙化等病理改变。肺结核病灶的形成主要与结核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肺部基础疾病、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
1、结核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泡后引发免疫反应,巨噬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性炎症,早期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可通过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
2、免疫力低下HIV感染、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结核菌易在肺部形成多发浸润灶,常伴随低热盗汗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诊后规范用药,同时治疗基础疾病。
3、肺部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尘肺患者肺部防御功能下降,结核菌易在原有病变区形成混合性病灶,胸部CT可见空洞伴卫星灶,需延长抗结核疗程至9-12个月。
4、环境暴露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环境会增加结核菌吸入量,导致肺部出现多发粟粒样结节灶,这类患者需隔离治疗直至痰菌转阴,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预防性筛查。
确诊肺结核病灶后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病灶吸收情况,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