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发烧可能由术后吸收热、感染、药物反应、深静脉血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抗凝治疗等方式处理。
1. 术后吸收热:手术创伤导致组织分解产物吸收引起的低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无须特殊处理,术后48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2. 感染:可能与切口污染、导管留置、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温超过38.5℃、切口红肿渗液、寒战等症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3. 药物反应:麻醉药物或术后镇痛泵可能导致药物热,体温波动在37.5-38.3℃之间,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4. 深静脉血栓:可能与卧床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伴有下肢肿胀疼痛。需进行超声检查确诊,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术后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高热或伴随寒战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