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中,室性早搏通常更严重。两者均属于心律失常,但室早可能引发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而房早多数为良性。
1、室早风险: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异常电活动,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警惕心肌缺血、心肌病等基础疾病。
2、房早特点:房性早搏多源于心房异位起搏,通常不直接影响心室收缩,常见于健康人群,与咖啡因、疲劳等因素相关,较少引发严重后果。
3、评估指标:需结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估早搏负荷,若室早超过总心搏5%或伴结构性心脏病,需积极干预;房早则更多关注症状耐受度。
4、处理原则:频发室早需使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房早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症状明显者可考虑维拉帕米。
建议定期监测心电图,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饮食,合并心悸、晕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