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酗酒会对人体造成多系统损害,主要危害包括肝脏损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消化系统病变以及免疫功能下降。
1、肝脏损伤:
酒精代谢主要依赖肝脏,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形成肝硬化。肝脏损伤过程中常伴随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肝性脑病或肝癌。
2、神经系统损害:
酒精具有神经毒性,会破坏血脑屏障,导致维生素B1缺乏引发韦尼克脑病。慢性酒精中毒可造成小脑萎缩、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共济失调、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能出现酒精性痴呆或癫痫发作。
3、心血管病变:
酗酒会引发心肌细胞凋亡,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同时会干扰脂质代谢,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消化系统疾病:
酒精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及胃溃疡。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酒精性胰腺炎,表现为剧烈腹痛、脂肪泻,慢性胰腺炎可能继发糖尿病。
5、免疫机能下降:
酒精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使机体易受感染。长期酗酒者肺结核、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伤口愈合能力也会明显减弱。
建议逐步减少饮酒量直至戒断,日常可饮用菊花茶、蒲公英茶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代茶饮。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燕麦等食物。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戒断症状,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出现手抖、意识模糊等戒断反应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突然断酒引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