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房角结构异常、晶状体位置改变、长期用眼疲劳、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等,需配合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药物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排出控制眼压。
2、激光治疗: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改善房水引流,适用于早期患者。治疗可能伴随短暂视力模糊,术后需避免揉眼并遵医嘱复查。
3、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手术存在出血或感染风险,需评估前房深度等指标。
4、定期监测:每3-6个月检查眼压、视野和视神经,避免暗环境用眼及情绪激动。急性发作时出现眼痛需立即就医。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