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可能由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预防传播等方式干预。
1. 饮食不洁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可能导致痢疾,常见于生冷食物或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治疗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药物可选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
2. 免疫力低下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免疫防御功能较弱易感染。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药物可选头孢克肟、诺氟沙星、小檗碱,儿童用药须遵医嘱调整剂量。
3. 细菌感染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可能与卫生条件差有关,表现为发热伴黏液脓血便。治疗需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配合肠黏膜保护剂。
4. 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可能导致阿米巴痢疾,通常与热带地区旅行史相关,出现果酱样大便。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原虫药物联合止泻药可有效控制症状。
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症状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