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三种途径传播。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梅毒螺旋体可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行为传播。在性接触过程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进入人体。一期梅毒患者的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出现的硬下疳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二期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疹、扁平湿疣等皮损也含有梅毒螺旋体,具有传染性。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和产道传播两种方式。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妊娠中晚期感染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含有梅毒螺旋体的分泌物也可能被感染。孕期规范产检和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3、血液传播血液传播主要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梅毒螺旋体可存在于血液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此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也可能被感染。目前血液筛查技术已较为完善,通过正规渠道输血感染梅毒的概率很低。
预防梅毒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性接触传播风险。孕前及孕期应进行梅毒筛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可预防母婴传播。避免共用注射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可减少血液传播风险。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并通知性伴侣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