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家长可通过观察双腿并拢时膝盖间距、行走步态及对称性进行初步判别。
1、膝盖间距测量让孩子光脚站立双腿并拢,测量两膝内侧之间的距离。正常2岁以下儿童膝盖间距在3厘米内属生理性膝内翻,若超过3厘米或3岁后仍存在明显间隙需警惕病理性改变。生理性膝内翻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若出现单侧明显内翻或间距持续增大应尽早就诊。
2、行走步态观察病理性膝内翻儿童行走时可能出现摇摆步态或易跌倒,双腿呈O型弯曲且足尖内指。可让孩子直线行走观察是否有膝关节向内碰撞现象,同时注意是否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生理性膝内翻步态一般无异常,且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改善。
3、下肢对称性检查对比双腿弯曲程度是否一致,病理性膝内翻可能出现单侧畸形或不对称加重。同时检查髋关节活动度,排除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继发病变。若发现下肢长度不一致或臀部皱褶不对称,需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4、生长发育评估结合年龄判断膝内翻性质,生理性改变多在2-3岁自行矫正。若4岁后仍存在明显内翻或伴随身高发育迟缓、维生素D缺乏症状,可能与佝偻病、骨骨骺发育异常等病理性因素相关,需检测血钙磷代谢指标。
5、专业医学检查医生会通过下肢全长X线测量股骨-胫骨角,正常值为5-7度外翻,若呈现内翻角度则确诊膝内翻。对于病理性病例还需进行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排除Blount病、骨软骨发育不良等器质性疾病。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腿部发育情况,保证每日600-800IU维生素D摄入,避免过早负重行走。若发现膝间距超过年龄正常范围、步态异常或伴随疼痛,应及时至儿童骨科就诊,通过矫形支具或手术干预可有效矫正畸形。日常注意提供富含钙质的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膝关节过度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