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不动时一般会痛,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性、个体耐受力等因素相关。肋骨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压痛、呼吸受限等症状。
肋骨骨折后即使保持静止,骨折断端仍可能因呼吸运动、体位改变等轻微活动产生摩擦或移位,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钝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疼痛加重,与卧位时骨折端受压有关。轻度骨折者疼痛可能局限在伤处,深呼吸、咳嗽时加剧;严重骨折或合并血气胸时,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或呼吸困难。
少数稳定性骨折或骨裂患者,在严格制动并使用胸带固定后,静息状态下疼痛感可能减轻。但完全无痛的情况较少见,若出现静息时突发剧痛,需警惕骨折端移位刺伤胸膜或内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骨愈合缓慢,疼痛持续时间往往更长。
肋骨骨折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扭转身体,睡眠时可垫高背部缓解疼痛。建议使用胸带固定保护,但不宜过紧以免影响呼吸。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咳血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