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髋关节骨折通常能治好,但恢复效果与骨折类型、治疗时机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主要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
髋关节骨折在老年人中常见于骨质疏松或外伤,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占多数。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者,通过牵引制动促进愈合,但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手术治疗中,内固定术适合骨折移位较轻者,用空心螺钉或动力髋螺钉稳定骨折端。人工股骨头置换适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全髋关节置换则用于关节面严重损伤病例,能恢复接近正常功能。术后康复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锻炼,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再骨折。
部分患者可能因严重骨质疏松、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延误治疗导致愈合困难,出现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老人手术风险增高,需多学科协作评估。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风险需通过规范抗凝和抗生素预防。营养支持对促进愈合至关重要,需保证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家属应协助完成翻身拍背等基础护理。
建议尽早就医明确骨折类型,术后严格遵循康复计划。日常注意防跌倒,居家移除地毯等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定期骨密度检测并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选择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恢复期间使用助行器减轻患肢负重,按医嘱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