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支持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老年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功能退化、慢性疾病、社会角色转变、长期孤独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老年抑郁症的常用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消极思维模式。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与共情缓解孤独感,家庭治疗可改善代际沟通问题。团体心理活动能增强社会联结,但需注意老年人接受度差异。心理治疗通常需8-12周见效,严重病例需结合其他治疗方式。
2、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适用于多数老年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可用于伴躯体疼痛者。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阿米替林片因副作用较大需谨慎使用。所有药物均需从最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心血管及抗胆碱能副作用。
3、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神经递质改善抑郁症状,每周3-5次,10-15次为疗程。光照疗法对季节性抑郁有效,每日清晨照射10000勒克斯白光30分钟。电休克治疗仅用于伴自杀倾向或药物无效的重症患者,需评估认知功能风险。
4、社会支持干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手工、园艺等团体活动有助于重建社交网络。志愿者结对陪伴可缓解独居老人的情感缺失。家属需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宗教或文化团体参与能提供精神寄托,但须尊重个人信仰选择。
5、生活方式调整每日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可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地中海饮食模式强调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摄入,限制精制糖类。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午后避免长时间小睡。书法、绘画等创造性活动有助于维持认知功能,宠物陪伴可减轻焦虑情绪。
老年抑郁症患者需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家属应协助记录情绪变化和药物反应。社区医疗机构可提供定期随访,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协调多科治疗。鼓励参与适龄社交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室内环境保持充足自然光照。若出现自杀意念或症状加重,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