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月经量减少多数属于围绝经期生理性变化,但也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内膜病变、内分泌紊乱或甲状腺疾病有关。
1、围绝经期女性45岁前后卵巢功能自然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变薄,表现为经量逐渐减少。无须特殊治疗,可适量增加豆制品摄入。
2、子宫内膜损伤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内膜基底层受损,经量减少可能伴随周期缩短。需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必要时采用雌激素周期治疗。
3、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抑制卵泡发育,表现为月经稀发伴经量减少,可能伴随痤疮或肥胖。建议检测性激素六项,可遵医嘱使用地屈孕酮、炔雌醇环丙孕酮等药物调节周期。
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影响卵巢功能,经量减少常伴乏力怕冷。需检查甲功五项,确诊后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若突然闭经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