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淋巴结肿大建议首诊儿科或儿童普外科。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就诊科室主要有儿科、儿童普外科、感染科、血液科、耳鼻喉科。
1、儿科:
儿科医生能对儿童淋巴结肿大进行初步评估,区分生理性肿大与病理性肿大。生理性肿大常见于疫苗接种后或轻微感染,表现为黄豆大小、质地柔软且无压痛的淋巴结。病理性肿大可能与细菌性咽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有关,需通过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筛查感染指标。
2、儿童普外科:
当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厘米或伴有红肿热痛时,需排除淋巴结脓肿或特殊感染。儿童普外科可进行超声检查评估淋巴结结构,必要时开展细针穿刺活检。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可能出现波动感肿块,需切开引流处理。
3、感染科: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特殊感染会导致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感染科通过血清学检测排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咽峡炎。结核性淋巴结炎需进行PPD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
4、血液科: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贫血、出血倾向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科通过骨髓穿刺鉴别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疾病,这类患儿常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也会导致淋巴结持续增大。
5、耳鼻喉科: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合并扁桃体化脓、鼻窦炎时需转诊耳鼻喉科。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会刺激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通过鼻咽镜可明确原发感染灶。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需考虑扁桃体切除术。
日常护理需避免反复按压肿大淋巴结,观察是否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保证充足睡眠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若淋巴结进行性增大超过两周或直径超过3厘米,应及时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必要时进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