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瘤可能由先天性血管畸形、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结缔组织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等方式干预。
1. 先天性血管畸形胚胎期肺动脉发育异常导致血管壁结构缺陷,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咯血或呼吸困难,需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
2. 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血管壁代偿性扩张,可能与慢性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活动后气促、胸痛,可使用波生坦、安立生坦等靶向药物。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感染侵蚀肺动脉瓣及血管壁形成菌栓性动脉瘤,多伴有发热、心脏杂音,需血培养检查确诊,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联合头孢曲松。
4. 结缔组织病马凡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血管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表现为多发性动脉瘤,可能合并主动脉病变,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延缓病情进展。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瘤体破裂,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瘤体变化,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限制钠盐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