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流感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流感主要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全身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
1、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后首先侵袭呼吸道黏膜,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和干咳。病毒复制过程中会刺激机体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咽喉充血肿胀,咳嗽可能持续1-2周。儿童可能出现喉气管炎特有的犬吠样咳嗽,婴幼儿易发生喘息。急性期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缓解症状,痰多者可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2、全身中毒症状病毒血症会引起明显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通常持续3-5天,期间可能出现寒战、面色潮红等表现。布洛芬混悬液可用于退热镇痛,但需注意避免与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老年患者可能出现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
3、消化系统反应约30%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泻症状,儿童发生率高于成人。病毒可直接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影响胃肠功能。轻度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腹泻严重者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发病期间应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4、呼吸系统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脓痰及呼吸困难。流感病毒本身也可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
5、其他器官损害病毒可侵犯心肌导致心肌酶升高和心律失常,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孕妇感染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基础疾病急性加重。
流感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逐步恢复活动量避免劳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鸡蛋羹、西蓝花等。居室定期通风消毒,咳嗽喷嚏时注意呼吸道礼仪。高危人群应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出现持续高热或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