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可通过中药处方缓解症状,常用方剂包括小青龙汤、定喘汤和麻杏石甘汤。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寒哮、热哮或虚实夹杂证型用药不同。
1. 小青龙汤适用于寒哮证
表现为咳嗽痰白、遇冷加重、舌苔白滑。方中麻黄6g、桂枝9g解表散寒,细辛3g温肺化饮,干姜6g温中散寒,五味子6g敛肺止咳。可加紫苏子10g、白芥子6g增强化痰平喘效果。水煎分两次温服,连用7天观察效果。
2. 定喘汤主治热哮发作期
症见呼吸急促、痰黄黏稠、口渴喜饮。白果9g敛肺定喘,麻黄6g宣肺平喘,桑白皮12g清泻肺热,黄芩9g清热化痰。若痰多可加瓜蒌15g、浙贝母10g。建议每日1剂,症状缓解后减量。
3. 麻杏石甘汤针对外寒内热证
发热恶寒与痰黄气喘并见时适用。生石膏30g先煎,麻黄6g宣肺,杏仁9g止咳,甘草6g调和诸药。痰稠难咯加鱼腥草15g,胸闷加厚朴9g。此方不宜长期服用,热退即停。
辅助疗法包括穴位敷贴(白芥子、细辛研末调姜汁贴肺俞穴)、代茶饮(罗汉果1个+陈皮6g沸水冲泡)。急性发作期需配合西药控制,重度哮喘患者应避免单纯依赖中药。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海鲜,注意监测峰流速值变化。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配伍和剂量调整。典型疗程需要2-3个月,症状稳定后可改用膏方调理。记录用药反应有助于优化处方,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时治疗上呼吸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