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结膜充血等症状,随后出现红色斑丘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出疹期症状主要有红色斑丘疹、高热不退、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结膜炎等。
1、红色斑丘疹麻疹出疹期最典型的症状是红色斑丘疹,通常先出现在耳后、发际线,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皮疹初期为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随后可融合成片,但疹间皮肤正常。皮疹持续3-5天后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可留有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
2、高热不退出疹期患者体温可升高至39-40℃,持续3-5天。发热与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常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高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3、全身不适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包括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这些症状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建议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或复合维生素B片等营养支持。
4、淋巴结肿大麻疹患者常伴有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触诊可发现直径1-2厘米的淋巴结,质地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淋巴结肿大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消退。
5、结膜炎出疹期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结膜炎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眼睑水肿。建议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药物。
麻疹出疹期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皮疹消退后5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嗜睡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应消毒处理,家庭成员中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应避免接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