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麻疹可能由直接接触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未接种疫苗、人群密集环境、病毒变异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皮疹等症状。可通过接种疫苗、隔离治疗、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加强卫生管理等方式干预。
1、直接接触感染者麻疹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易感者吸入后可能感染。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特征性皮疹。治疗以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症状,重症需住院观察。
2、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缺陷或营养不良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医,可配合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同时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帮助黏膜修复。
3、未接种疫苗未完成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种是主要易感因素。典型症状包括柯氏斑和全身斑丘疹。预防关键是按计划接种疫苗,确诊后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接触者应急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概率。
4、人群密集环境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暴发流行。病毒潜伏期7-14天后出现前驱症状,皮疹从耳后向全身扩散。需对环境进行紫外线消毒,密切接触者可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预防,出现症状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瘙痒。
5、病毒变异虽然麻疹病毒抗原性稳定,但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毒力改变。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出血性皮疹或肝功能异常。治疗需监测并发症,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预防麻疹最有效方式是接种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通风换气,发热期间多饮水,皮疹部位保持清洁勿抓挠。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耳痛、嗜睡等并发症表现,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接触病毒后应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