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的皮肤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1、免疫异常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种情况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患者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
2、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等。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皮肤瘙痒伴低热症状。需通过病原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感染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同时配合依巴斯汀片控制荨麻疹症状。
3、药物反应部分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对称性风团,停药后仍持续发作。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进行抗过敏治疗。
4、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作,称为物理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受刺激后出现条索状风团,避免诱因是关键。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非索非那定片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皮肤防护。
5、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慢性荨麻疹。这类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风团多在夜间加重。除使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控制症状外,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等方式调节情绪。
慢性荨麻疹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记录发作时间、诱因有助于医生诊断。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运动时需注意避免出汗过多诱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