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通常与免疫异常、感染、物理刺激、药物或食物过敏、精神因素等有关。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症状持续超过6周。
1、免疫异常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部分患者体内存在针对免疫球蛋白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类患者常伴随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严重时可考虑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常见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乙肝病毒感染等。感染导致的荨麻疹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片控制症状。
3、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可直接诱发荨麻疹发作。这类患者需避免相关刺激,外出时做好防护,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酮替芬片或奥洛他定片等抗过敏药物。
4、药物或食物过敏部分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或食物如海鲜、坚果可能通过过敏反应导致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记录饮食和用药史以识别诱因,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5、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慢性荨麻疹。这类患者需配合心理疏导,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焦虑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片,同时继续维持抗组胺治疗。
慢性荨麻疹患者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热环境刺激皮肤;饮食宜清淡,限制可能致敏的高组胺食物如腌制食品、发酵食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产品;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记录发作诱因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复诊,不可自行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