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脑供血不足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可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睡眠时建议采用右侧卧位,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避免颈部过度屈曲影响椎动脉供血。
2、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钙拮抗剂,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建议低于7%。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2.6毫摩尔/升以下。
3、改善微循环药物尼莫地平片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适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血管痉挛,对前庭性眩晕效果较好。银杏叶提取物片含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
4、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生成,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缺血。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阻断ADP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支架术后患者。西洛他唑片作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兼具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作用。
5、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无症状患者或50%的有症状患者。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可用于动脉狭窄程度超过60%的后循环缺血病例,术后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主要针对烟雾病等特殊病因导致的脑灌注不足。
脑供血不足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突然转头、起立等动作,沐浴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饮食可适当增加深海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建议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冬季外出时注意头部保暖,晨起后建议先在床边坐立1-2分钟再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