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及心源性栓塞等因素有关。脑血栓是脑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等症状。
1、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脂质核心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血流缓慢心力衰竭、长期卧床等状态会导致脑部血流速度降低。红细胞在低流速环境下易叠连成缗钱状,促进血栓形成。这类患者常见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需改善心功能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3、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或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均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异常升高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会触发瀑布式凝血反应。此类患者可能反复发生血栓,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并监测凝血功能。
4、血管内皮损伤头部外伤、血管炎或放射治疗可直接损伤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凝血系统,引发局部血栓形成。患者往往有明确诱因史,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5、心源性栓塞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是常见病因。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后造成栓塞,起病急骤且症状严重。需通过利伐沙班片抗凝治疗,必要时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复发。
预防脑血栓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长时间静坐。出现言语含糊、单侧肢体麻木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