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的人确实容易出现尿失禁,主要与盆底肌松弛、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退化、慢性疾病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盆底肌松弛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群逐渐松弛,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手术植入尿道吊带。
2、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与充盈性尿失禁。可能与雄激素代谢异常有关,常伴随尿频、夜尿增多。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或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3、神经系统退化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病变会干扰膀胱控制中枢,导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突然产生强烈尿意且无法控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改善认知,配合膀胱训练。
4、慢性疾病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慢性咳嗽会间接导致尿失禁。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传导,而慢性腹压增高会加速盆底肌损伤。需控制血糖达标,咳嗽患者可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缓解症状。
5、药物副作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镇静药如地西泮片可能增加尿量或降低膀胱敏感性。表现为用药后漏尿加重。建议记录排尿日记供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老年尿失禁患者应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但避免睡前大量饮水,选择高膳食纤维饮食预防便秘,穿着透气吸水护垫。建议每半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合并高血压者需监测夜尿次数。家属应协助记录排尿情况,外出时提前规划厕所位置,居家设置防滑设施。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血尿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