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便血通常伴随明显疼痛,疼痛程度与炎症程度、个体耐受性等因素有关。直肠炎便血可能由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缺血性直肠炎等疾病引起。
1、感染性肠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便血多为黏液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
2、溃疡性直肠炎: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直肠溃疡,便血呈鲜红色且与粪便混合,排便时肛门灼痛。需使用美沙拉嗪栓剂、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硫唑嘌呤等控制炎症。
3、放射性直肠炎:盆腔放疗后血管内皮损伤,表现为便血伴直肠刺痛,常见于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可采用康复新液灌肠、谷氨酰胺颗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促进黏膜修复。
4、缺血性直肠炎:肠系膜下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直肠黏膜坏死,突发剧烈腹痛后出现暗红色血便。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
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坐浴缓解疼痛,若出血持续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