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含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缓解尿频、改善贫血等多种功效。
1、补中益气糯米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中医认为糯米能够补益脾胃之气,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糯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够快速补充能量,改善因能量不足导致的乏力症状。糯米与山药、红枣等食材搭配煮粥,可增强补气效果。但消化不良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健脾养胃糯米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在胃肠中消化速度较慢,能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刺激,适合胃酸过多或慢性胃炎患者适量食用。糯米与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同煮,可增强调理胃肠功能的效果。但需注意糯米黏性较大,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胀,建议搭配陈皮、山楂帮助消化。
3、止虚汗糯米具有收敛固表的作用,对气虚自汗、盗汗有一定缓解效果。中医常用糯米与浮小麦、牡蛎等配伍治疗体虚多汗。糯米中的锌元素参与汗腺调节,缺乏时可能加重多汗症状。可将糯米炒黄后泡水饮用,或与黄芪煮粥以增强止汗功效。阴虚火旺者需谨慎使用此方法。
4、缓解尿频糯米对肾气不足引起的夜尿频多有一定改善作用。其含有的氨基酸和矿物质能辅助调节肾脏功能,传统食疗方剂中常用糯米与核桃、枸杞搭配补肾固精。糯米发酵制成的醪糟含有多肽类物质,可能通过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但糖尿病或泌尿系统感染者不宜依赖此方法。
5、改善贫血糯米含有铁、叶酸等造血原料,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改善作用。黑糯米的花青素和矿物质含量更高,与红枣、桂圆同煮可增强补血效果。糯米中的铜元素促进铁吸收,维生素E保护红细胞膜完整性。但严重贫血患者仍需结合药物治疗,如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
糯米可制作成粥、糕团等易消化形式,每日建议食用量控制在100-150克。胃肠功能较弱者应减少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糯米升糖指数较高的问题。食用糯米后出现腹胀、反酸等症状时,可饮用山楂麦芽茶促进消化。储存糯米需密封防潮,避免霉变产生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