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促进铁吸收、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等。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坏血病、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
1、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关键辅助因子,胶原蛋白是皮肤、骨骼、血管和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牙龈出血、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临床常见于长期饮食不均衡或吸收障碍的患者,可通过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或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片补充。
2、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C能促进白细胞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它通过刺激干扰素产生和促进抗体形成来提高免疫力。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减少感冒发生概率。但需注意过量补充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3、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是强效抗氧化剂,能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氧化应激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适量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吸烟、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等人群对维生素C需求增加,可通过食用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补充。
4、促进铁吸收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还原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提高膳食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建议在摄入富含铁的食物时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进食红肉时饮用橙汁。但需注意铁剂与维生素C补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维生素C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缺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等症状。抑郁症患者体内维生素C水平常偏低,但补充维生素C应作为辅助治疗,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干预。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如柑橘类、猕猴桃、草莓、西蓝花等。普通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即可满足需求,特殊情况下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C制剂。烹饪时应注意减少高温长时间加热,以最大限度保留食物中的维生素C。长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等不良反应,不建议自行超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