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烂食物易引发肿瘤主要与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有关,这些毒素可能破坏细胞DNA并诱发癌变。霉变食物中常见的致癌因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污染、赭曲霉毒素积累、镰刀菌素作用、展青霉素产生以及杂色曲霉素暴露。
1、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代谢产物,常见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谷物中。该毒素会干扰肝细胞DNA修复机制,导致抑癌基因失活,长期摄入可能诱发肝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日常需避免食用霉变坚果,储存粮食需保持干燥通风。
2、赭曲霉毒素积累赭曲霉毒素多见于霉变谷物和咖啡豆,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诱发肾细胞异常增殖。该毒素在体内代谢缓慢,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增加泌尿系统肿瘤风险。发现食物表面有绿色霉斑时应立即丢弃,不可切除霉变部分后食用剩余部分。
3、镰刀菌素作用镰刀菌产生的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常见于霉变玉米,可能干扰雌激素受体功能。这些毒素与食管癌发病率升高存在关联,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粮食收获后需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4%,避免堆放发热导致霉变。
4、展青霉素产生展青霉素主要由青霉菌产生,存在于霉变水果和果汁中。该物质可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反应,造成DNA链断裂,与胃癌发生相关。水果局部霉变时整颗都应丢弃,因菌丝可能已扩散至未霉变部位。
5、杂色曲霉素暴露杂色曲霉素多见于霉变谷物和香料,可能通过激活促癌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发生。该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分解,与肝癌和结肠癌存在关联。购买香料应选择小包装,开封后需密封冷藏并尽快使用完毕。
预防霉变食物致癌需注意食品储存条件,谷物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使用密封容器保存。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质量,轻微霉变即应整批丢弃。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解毒,其中维生素C和硒等抗氧化成分可减轻霉菌毒素损害。出现持续腹痛、消瘦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肿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