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因可通过粪便性状、伴随症状、病程长短、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等方面综合判断。腹泻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食物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粪便性状水样便常见于病毒性肠炎或产毒性细菌感染,脓血便多提示细菌性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脂肪泻可能与胰腺功能不全或乳糜泻有关。观察粪便中是否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黏液、血液等成分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2、伴随症状发热伴腹泻需考虑沙门菌感染等侵袭性病原体,剧烈腹痛伴血便可能为缺血性肠炎,体重下降伴慢性腹泻需警惕克罗恩病。同时出现皮肤潮红、头痛等症状可能提示组胺中毒等特殊类型食物中毒。
3、病程长短急性腹泻在2周内多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引起,持续3-4周的迁延性腹泻需考虑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超过4周的慢性腹泻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显微镜下结肠炎有关。病程长短对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4、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粪便培养能明确志贺菌、空肠弯曲菌等病原体,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必要时可进行结肠镜检查以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器质性疾病。
5、流行病学史近期生食海产品需考虑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接触腹泻患者后发病可能为诺如病毒传播,抗生素使用史需警惕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疫区旅行史、特殊职业暴露史等信息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次数、粪便特征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急性腹泻期间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慢性腹泻患者需保持饮食日记帮助医生判断食物诱因。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严重脱水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腹泻更需及时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