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可通过凉拌、炖汤、炒制、榨汁、制作甜品等方式入菜。食用芦荟前需去皮并浸泡去黏液,避免过敏或胃肠不适。
1、凉拌芦荟将芦荟叶片去皮切条,沸水焯烫30秒后过冷水,搭配黄瓜丝、胡萝卜丝等蔬菜,用生抽、香醋、芝麻油调味。芦荟黏液含多糖类物质,焯水可减少涩感,但体质虚寒者应少食。
2、芦荟炖汤去皮芦荟切块与排骨或鸡肉同炖,建议搭配红枣、枸杞等温性食材平衡寒性。芦荟中的芦荟素可能刺激胃肠黏膜,炖煮时间需超过1小时以降低刺激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慎用。
3、清炒芦荟芦荟肉切片后与百合、西芹等快炒,起锅前淋少许米酒去腥。芦荟大黄素苷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用。新鲜芦荟需选择库拉索芦荟等可食用品种,避免误用观赏性芦荟。
4、芦荟果汁芦荟肉与苹果、雪梨榨汁,可加蜂蜜调味。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30克鲜品,过量可能导致腹泻。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初次食用需先试少量,观察是否有口唇发麻等过敏反应。
5、芦荟甜品芦荟丁与椰奶、西米煮制糖水,或与酸奶混合冷藏。芦荟表皮含芦荟苷可能致泻,处理时需彻底去除绿色外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甜品中的糖分添加量。
使用芦荟做菜应选择叶片肥厚的食用品种,处理时戴手套防止黏液刺激皮肤。首次食用者建议从5克左右开始尝试,出现腹痛、皮疹等不适立即停用。芦荟不宜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同食,慢性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师。储存时建议用保鲜膜包裹冷藏,避免与其他食物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