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疾病引起,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
1、外耳道炎:挖耳或游泳进水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皮肤炎症。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同时保持耳道干燥。
2、中耳炎: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造成化脓性炎症。急性期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通气。
3、鼓膜穿孔:外伤或中耳炎持续发展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小穿孔可观察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预防继发感染。
4、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上皮异常增生形成胆脂瘤,破坏周围骨质。需手术清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术,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出现耳流脓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擤鼻时勿过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