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免疫调节、伤口处理等方式干预。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监测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2、病毒感染: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引发病毒血症,可能伴随高热和凝血异常。家长需配合医生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3、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化疗后骨髓抑制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定期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
4、外伤感染:皮肤破损或导管留置不当导致病原体入血。家长需每日消毒留置针部位,出现红肿时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外科清创处理。
患儿需隔离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喂养时注意手卫生,恢复期可补充乳铁蛋白等营养支持,所有治疗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