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和听血压时需注意规范操作流程、环境准备、身体状态、设备选择及测量频率等因素,以确保结果准确。
1、规范操作:
测量前静坐5分钟,手臂与心脏平齐,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避免压迫过重。放气速度控制在每秒2-3毫米汞柱,首次听到搏动音为收缩压,消失音为舒张压。重复测量需间隔1-2分钟。
2、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室温环境,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测量前30分钟禁烟、咖啡及剧烈运动。保持坐姿靠背支撑,双腿自然下垂不交叉。周围避免电子设备干扰,交谈和移动均会影响读数。
3、身体状态:
膀胱充盈、疼痛或焦虑状态会使血压升高10-20毫米汞柱。测量前需排空膀胱,保持情绪平稳。心律失常患者需改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房颤时听诊法可能低估真实血压值。
4、设备选择:
成人袖带气囊宽度需覆盖上臂围80%,过窄会高估血压。水银柱血压计需定期校准,电子血压计选择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型号。听诊器宜选用钟型胸件,低频心音传导更清晰。
5、测量频率:
初诊高血压需早晚各测1次连续7天,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控制稳定后每周测1-2天。动态血压监测适合发现隐匿性高血压,24小时内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
日常监测血压建议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数值变化,选择早晨服药前和晚餐前两个时段。避免穿着过厚衣物测量,袖带直接接触皮肤更准确。长期监测者可自备标准袖带,不同设备混用可能产生误差。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以上需及时就医复查,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建议优先采用家庭监测数据。规律有氧运动和低钠饮食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每日钠摄入不宜超过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