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缺损修复过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方案设计、手术实施及术后护理四个阶段。具体修复方式需根据缺损程度选择自体组织移植、假体植入或皮瓣修复等方法。
术前评估阶段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明确缺损范围及周围组织状态,医生会测量缺损面积并评估供区皮肤条件。常见检查包括鼻内窥镜、CT三维重建等,可清晰显示骨性结构缺损情况。手术方案设计需综合考虑缺损位置与功能需求,单侧鼻翼缺损多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移植,全鼻再造则需额部皮瓣联合肋软骨支架。患者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预期效果,医生会根据鼻部美学比例设计修复轮廓。
手术实施时局部缺损可在局麻下完成,复杂病例需全麻操作。耳廓复合组织移植需在耳部取全层组织,精确修剪后与鼻部血管吻合。大面积缺损修复需分阶段进行,先植入皮肤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二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形成皮瓣覆盖。采用肋软骨支架时需在第六肋处取3-5厘米软骨,雕刻成鼻背鼻尖形态后固定。术中会使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鼻腔内放置硅胶管维持通气。
术后护理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移植组织需观察颜色变化,出现青紫需及时处理。拆线前避免挤压碰撞鼻部,睡眠时抬高头部减轻肿胀。术后1周拆除外部缝线,鼻腔内支撑物需保留2-3周。恢复期间禁止剧烈运动,3个月内避免戴框架眼镜。定期复诊检查移植组织存活情况,完全恢复需6-12个月。
鼻缺损修复后需长期维护,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色素沉着,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冻伤。洗脸时动作轻柔,不可用力揉搓移植区域。出现鼻部红肿疼痛或缝线排异反应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禁止吸烟饮酒影响组织血供。修复效果稳定后可进行细微调整,但二次手术需间隔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