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若出现变色、变味、发霉或混浊沉淀时不能喝。隔夜茶变质主要与微生物污染、茶多酚氧化、环境温湿度等因素有关,饮用后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茶叶长时间浸泡后,茶汤中的茶多酚会氧化聚合,导致汤色变深、口感变涩,同时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大幅流失。夏季高温环境下,茶水放置超过8小时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尤其用糖或奶调制的茶饮更易腐败。玻璃或陶瓷容器敞口存放的隔夜茶,可能落入灰尘或昆虫污染。茶叶本身含有微量亚硝酸盐,隔夜后含量可能略有上升,但通常不会达到危害健康的剂量。
普洱、黑茶等发酵茶类因制作工艺特殊,茶汤隔夜后变色属正常现象,若无异味可加热煮沸后饮用。使用密封茶具冷藏保存的绿茶、白茶,在12小时内风味变化较小,但冷藏时间超过24小时仍不建议饮用。用保温杯长时间闷泡的茶叶,高温环境会加速茶多酚氧化并产生更多鞣酸,可能刺激胃黏膜。
日常建议根据饮用量现泡现喝,未喝完的茶汤可过滤茶叶后冷藏保存6-8小时。脾胃虚弱者应避免饮用任何隔夜茶,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冲泡前用沸水烫洗茶具,避免使用金属器皿长时间存茶,可减少茶汤变质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