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护理需重点关注气道湿化、导管固定、口腔清洁、气囊管理和并发症预防。主要有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监测气囊压力、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等措施。
1、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需持续监测气道通畅情况,避免导管扭曲或移位。使用加温湿化器维持气道湿度,减少痰液黏稠。每日检查呼吸机管路连接是否紧密,及时清除冷凝水。若出现呼吸音异常或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排查气道阻塞原因。
2、定期吸痰按需进行无菌吸痰操作,吸痰前给予纯氧2分钟。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长度。单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内,避免黏膜损伤。吸痰后听诊双肺呼吸音,记录痰液性状和量,黏稠痰液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3、监测气囊压力每4小时用气囊压力表测量一次,维持25-30cmH2O范围。压力过高可能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压力不足会增加误吸风险。放气囊前须彻底吸引口咽部分泌物。更换体位或移动患者时需重新检查压力,防止导管移位。
4、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和呼吸频率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管偏移等机械通气并发症。记录呼吸机参数与患者自主呼吸的协调性。出现气道高压报警需检查是否发生支气管痉挛或痰栓堵塞。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更换呼吸机管路积水杯,每周更换整套管路。口腔护理每6小时一次,使用氯己定漱口液。抬高床头30-45度预防误吸。监测体温和白细胞变化,警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气管插管护理期间应维持患者舒适体位,避免颈部过度屈伸。非语言沟通工具帮助患者表达需求。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注意评估胃残余量。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和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需熟悉紧急拔管预案,备齐急救设备。每日评估拔管指征,尽早过渡到自主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