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喉头水肿、气管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导管移位或堵塞、心律失常等。气管插管是临床常用的急救和麻醉技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机械刺激、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或护理不当引发相关并发症。
1、喉头水肿喉头水肿多因插管操作粗暴或导管型号不合适导致喉部黏膜机械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喉梗阻。需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水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插管前充分评估气道条件,选择合适导管尺寸可降低发生概率。
2、气管黏膜损伤导管气囊压力过高或反复插管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插管后血性分泌物、局部肉芽组织增生。需定期监测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使用氨溴索注射液促进黏液排出。长期插管者建议每7天更换导管位置。
3、肺部感染导管破坏气道防御屏障,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发热、脓痰。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每6小时行口腔护理,可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尽早撤机是根本措施。
4、导管移位或堵塞患者躁动或固定不当可能导致导管脱出至食管或主支气管,分泌物干燥会造成管腔阻塞。需每日检查导管深度标记,使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雾化稀释痰液。发现SpO2骤降时需立即评估导管位置。
5、心律失常插管刺激会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高危患者插管前可预给阿托品注射液,操作时持续心电监护。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需暂停操作并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
预防气管插管并发症需规范操作流程,每日评估撤机指征。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必要时添加肠内营养混悬液。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疗团队处理,避免自行调整导管位置或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