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用物准备主要包括气管导管、喉镜、导丝、注射器、胶布、听诊器、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氧气设备、监测仪器等。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操作,需确保用物齐全且功能完好。
1、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核心器械,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选择合适型号。成人男性常用7.5-8.5号,女性常用7.0-8.0号,儿童按公式(年龄/4+4)计算。导管应配备充气套囊,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气。导管末端需连接标准15mm接口以便衔接呼吸机,管身应有厘米标记便于深度判断。
2、喉镜喉镜由镜柄和镜片组成,镜片分弯型(Macintosh)和直型(Miller)。成人多选用3-4号弯镜片,儿童根据年龄选择0-2号镜片。使用前需确认光源亮度,备用电池和备用灯泡。镜片表面应清洁无污渍,避免影响视野。对于困难气道可准备视频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辅助。
3、辅助器械导丝用于塑形气管导管,需选择有涂层的柔韧导丝,插入时不超过导管尖端。10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需检查活塞密封性。宽胶布或固定器用于固定导管,听诊器需双面听诊确认导管位置。吸引装置应调节负压至150-200mmHg,备好不同型号吸痰管。
4、呼吸支持设备简易呼吸器需配备储氧袋和氧气连接管,氧流量调至10-15L/min可实现高浓度给氧。检查呼吸器鸭嘴阀功能是否正常,面罩需有不同型号适配患者。氧气设备应确保气源充足,连接管路无漏气。监测仪器包括脉搏氧饱和度仪、心电监护仪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
5、急救药品准备镇静药如丙泊酚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肌松药如罗库溴铵注射液、琥珀胆碱注射液。血管活性药如肾上腺素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需稀释备用。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喷雾可用于表面麻醉。所有药品需核对名称、浓度和有效期,注射器做好标记。
气管插管用物需分类摆放于专用抢救车,定期检查效期和功能状态。操作前应进行设备自检,包括氧气压力、负压吸引和监护仪报警设置。建立标准化核查清单可减少遗漏,团队成员需熟悉物品位置和使用方法。术后及时补充消耗品,消毒可重复使用器械,做好维护记录。日常应定期开展模拟训练,提升团队配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