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铁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异食癖等症状。缺铁主要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或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长期缺铁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1、乏力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肌肉和器官供氧不足会导致持续性乏力。患者常感觉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即疲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
2、头晕脑组织缺氧可引起头晕或头痛,尤其在体位改变时明显。部分患者伴随耳鸣、视物模糊,与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关。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可通过血清铁蛋白检测确诊,治疗需结合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与维生素C协同促进铁吸收。
3、面色苍白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减少,皮肤黏膜颜色变浅,以眼睑结膜、甲床和唇部苍白最典型。儿童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能出现指甲变脆、匙状甲等改变。需与溶血性贫血等疾病鉴别,可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治疗。
4、心悸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以弥补供氧不足,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严重者静息状态下心率增快。长期未纠正可能引发心脏扩大,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建议完善铁代谢检查,避免盲目补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
5、异食癖部分患者出现啃食冰块、泥土或生米等非营养物质的异常行为,与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孕妇和儿童发生率较高,补铁后症状多可缓解。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等病因,治疗可选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吸收率较高的铁剂。
预防缺铁需保证膳食中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深绿色蔬菜和豆类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育龄期女性、婴幼儿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大剂量铁剂导致胃肠刺激或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