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感染一般不建议立即手术,需先控制感染再评估手术必要性。伤口感染可能由细菌侵入、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症状。
伤口存在活动性感染时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感染状态下手术可能导致病原体扩散至深层组织或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同时感染会延缓术后切口愈合速度,增加切口裂开、植入物排斥等风险。临床通常需先通过脓液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后再考虑手术方案。
部分特殊情况下感染伤口仍需紧急手术处理。当感染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气性坏疽等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时,需立即手术清创引流。对于合并血管损伤的感染伤口,为恢复组织血供也可能在抗感染同时进行血管吻合术。这类手术通常在联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的前提下开展。
术后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换药。饮食应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间出现发热或伤口渗液增多应及时复查,必要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