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有作息紊乱、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
1、作息紊乱长期熬夜或作息不规律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其分泌不足会直接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逐步调整生物钟。
2、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睡前1-2小时应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可改为阅读纸质书籍或听轻音乐帮助放松。
3、饮食不当晚餐过饱、摄入咖啡因或酒精都会影响睡眠。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其效果可持续6-8小时;酒精虽能帮助入睡但会中断深度睡眠。建议晚餐清淡,睡前4-6小时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
4、缺乏运动适量运动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反而会使人兴奋。建议选择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且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傍晚为佳。
5、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入睡困难。压力激素水平升高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人难以放松。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改善失眠需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白天保持适量运动,晚间避免刺激性活动。若生活方式调整后失眠仍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等处方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