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 胰头癌的治疗
- 腹部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
- 疝气治疗方法
-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的认识误区
-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
-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 甲状腺癌治疗方法
-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
- 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
-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规范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 甲状腺癌术后随访指南
- 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 CA153与乳腺癌
- 服用三苯氧铵会产生何种不良反应...
- 甲亢的治疗
- 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
- 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方法
- 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方法
- 乳腺的解剖、生理
- 乳腺自我检查
- 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乳房保健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
-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化疗)
-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方法
- 乳腺癌的病因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方法
- Modified Radica...
- 口服华法令的患者术前准备要点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
- 甲状腺结节预防方法
-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技巧
- Operative Techn...
- 复发、转移、残余甲状腺癌的治疗...
- 胰头癌的治疗
-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 以基因表现做基础的乳腺癌新分类
- 乳腺肿块在什么情况下需手术切除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的判定方法
- 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方法概述
- 甲状腺腺瘤的治疗方法
- 甲状腺有关激素与抗体检测的临床...
- 甲状腺位置、形态、功能
- 疝气的日常护理
- 腹部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 疝气的症状、病因及危害
- 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鉴别诊断
- 乳癌诊疗之原则与新趋势
-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 乳房的手摸检查及筛查工具
- 「三阴性」乳癌的化学治疗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进展
- 老年疝气治疗方法
- 甲状腺腔镜手术的利弊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胰十二指肠切...
- Bilateral level...
-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经验
- Exploration and...
- liver tranplans...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甲状旁腺次全...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再次中央区淋...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微创甲状旁腺...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微侵袭甲状旁...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颈入路胸骨后...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甲状腺全切+...
- 双侧乳房切除+右前哨淋巴结清扫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右腋窝淋巴结...
- 霍普金斯手术记录:右乳金属丝定...
- 霍普金斯医院乳腺癌手术记录1
- 乳腺癌根治术技巧
- 乳头乳晕重建
- 美国教学医院的查房见闻
- 小儿疝气手术时机
-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介绍(全美医...
- 腹外疝新疗法简单有效??访福建...
- 黄东航大夫的个人简历(CV)
- 乳腺癌手术方式
- 乳腺癌分期
- 乳腺癌的分期
- 乳腺增生如何治疗?
- 绝经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标准Lichtenstein疝...
- 腹腔镜辅助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
- 疝气手术不能小视
- 静脉曲张怎么治疗
- 疝气复发怎么办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寻找方法
- 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在股疝治疗中...
- 乳腺钙化的类型和意义
- 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
- 几种特殊情况的疝气手术
-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
- 甲状腺癌颈根治术步骤
- 甲状腺癌NCCN指南
- 2009年NCCN甲状腺癌临床...
- 警惕乳腺癌治疗六大误区
- 甲状腺癌的非手术辅助治疗
- 下肢静脉造影术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与原则
- 胃癌根治术操作规范
- 肿瘤治疗的误区
- 不同部位结肠癌的手术方式
-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
-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胃癌...
-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患乳腺增生...
- 切口感染导致的切口疝非要一年时...
-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甲状腺癌切...
- 副乳需要手术吗?
- 复发疝的治疗?
- 成人腹股沟疝气怎么治疗?
-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注意事项
-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胃癌的规范化治疗
- 疝气治疗方法
- 乳腺组织缝合技巧----DXY学习笔记
- 作者:黄东航|发布时间:2010-01-18|浏览量:1533次
realhcd: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黄东航
乳腺肿块或区段切除术后,有的基底部仍留有乳腺组织,有的直接到胸肌筋膜,仔细止血后,逐层缝合。我在临床上看到有以下几种:
1、 乳腺组织直接对缝(薄的一层,厚的分二层),底部留出一个腔道,置引流片于腔道内由切口下方引出,逐层缝合皮下、皮肤。优点:直接对缝止血效果好,同时因
有皮片引流,不会形成血肿,比较安全。缺点:1、直接对缝有可能引起变形;2、皮片引流处切口愈合不美观,放引流条年轻女患者不爽,有时不放引流,术后绷带加压包扎。
2、乳腺组织直接对缝,基底部仍有乳腺组织时,缝合时做贯穿基底间断或8字缝合,使底部不留腔隙,不置引流条,皮下、皮内缝合。术后用或不用绷带加压包扎。
3、只缝合基底部少量乳腺组织,上面大部不缝。置或不置引流条。
4、乳腺组织不缝合,置引流条。
5、乳腺组织不缝合,不置引流条。
eeflying:
将残留腺体边缘基底部(后间隙)和皮下层适当游离,使之成为腺体瓣,将腺体瓣和皮肤分别缝合,就可以保证皮肤平滑,腺体整体不出现窝头样形状。
至于缝几层,下不下引流条的问题不是重要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和技术,掌握大原则就行了,不必强求所有细节都一样。
瓣技术是整形外科最重要和常规的概念和技术。充分松解向来都是瓣技术最重要的.
皮下组织要缝的,有效的真皮层减张才是预防瘢痕最重要的步骤,腺体浅层缝合是否得当影响皮肤的局部外观,深层腺体缝合是否得当影响更大的是局部的整体形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概而论之。
(realhcd
wrote:做贯穿基底乳腺组织缝合,使底部不留空腔,同时达到结扎止血目的,这样就可不放引流条了~~)
这在没有电刀的年代是必须的基本技巧,因为靠缝线结扎对小的渗血基本是没什么办法,只能大块缝扎,过去我们也这么做,当电刀可以轻松分离并且止血的年代到来以后,似乎大块缝扎就是很笨重的技术了,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如何使外形更对称,瘢痕更小了。
腺体瓣的实际是使腺体和皮肤分开,各自形成自己的瓣,利用各自的伸缩性,将缺损对合。
刀不滴血:
eeflying老师已经讲道了腺体瓣的处理。我说的直白一些,区段切的时候不要直上直下的切下去,否则缝合的时候切口两侧乳房外形会有牵拉的感觉。
建议:皮下脂肪和腺体表面之间适当游离,使牵拉的力量作用在腺体层,这样在乳房的皮肤上不会出现牵拉的凹陷。游离的工作最好在区段切以前就完成,或者缝合前游离切缘,及时缝合腺体切缘后,感觉外形牵拉,再游离腺体和皮下脂肪层也没有问题。有些罗嗦。
其实这个技术,完全符合传统外科里对解剖层次的要求,分层缝合。普外关肚子就是典型的例子。甲状腺手术颈前小切口也要关4层,稍不注意,术后局部就会牵拉。乳房也是一样。
之所以不缝全层腺体,是为了避免术后局部肿硬,尤其术后患者一摸,怎么还有个块?说不清了。
放引流与否并不是绝对的。按照大外科的基本原则消灭死腔,止血、引流、压迫等方法都可以使用,根据习惯、出血情况、手术范围等来定吧。
良性的区段切除现在也大都是乳晕旁切口了,这就有一个皮下层和腺体表面的剥离过程,其实出血大都是皮下的毛细血管里渗,腺体层残端可以电刀烧灼,皮下层不宜过度烫烧,小的出血点术后加压包扎就可以。所以引流条不一定非得放到腺体层,我们很多时候是放到皮下和腺体之间的,主要是因为皮下层的剥离。
局部放引流对术区愈合、乳房外形根本没影响。术后24小时拔掉就可以。渗出多的,48~72h都没问题。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引流条根据切口长度,不要太宽,因为现在皮内缝合多,引流条宽的话会影响皮缘的对合,可会出现皮缘的错动,拔条时可注意观察,把引流条两侧的皮缘对合一下就可以。
引流条的放置不会引起皮下脂肪的液化坏死,所谓的脂肪液化首先要考虑电刀损伤,其次是操作对切缘下皮下脂肪损伤太重,再一个就是有死腔或积液,皮下脂肪没有贴附愈合,自然要液化。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