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五种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但尚未完全阻塞。典型症状具有可预测性,发作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表现为静息状态下或轻微活动时突发胸痛,疼痛程度更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其症状不可预测且容易进展为心肌梗死。病理机制涉及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类患者需要紧急医疗干预,通常需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胸痛伴心肌酶升高,但心电图无ST段抬高特征。其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这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轻,但再发缺血事件风险较高。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或择期血运重建,需根据GRACE评分等危险分层决定。
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冠心病类型,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典型表现为剧烈持续性胸痛超过30分钟,心电图显示特征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类患者需在发病12小时内紧急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直接PCI手术。延迟治疗会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
5、猝死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指以心脏骤停为首发表现的冠心病类型,多由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患者可能在无先兆症状情况下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密切相关。病理基础常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心肌电活动不稳定。这类患者若抢救成功,需立即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采取血运重建等措施预防再发。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应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出现胸痛加重或休息不能缓解时应立即就医。对于高危患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心脏功能评估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