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血管瘤是否需要手术应根据其类型、大小、位置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通常情况下,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能自行消退,无需手术;但对于快速生长、影响功能或美观、或存在出血风险的血管瘤,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或介入栓塞等方法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1、血管瘤的类型决定手术需求
血管瘤分为多种类型,如婴幼儿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瘤等。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约90%会在5-10岁自行消退,一般无需手术。但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或动静脉血管瘤,这些类型可能不会自行消退,且容易引发出血、疼痛或功能障碍,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血管瘤的大小和位置影响手术决策
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或位于重要器官附近,如眼睛、口腔或面部,可能影响视力、呼吸或面部美观,应尽早考虑手术。对于位于皮肤表面的小血管瘤,可选择激光治疗或局部注射硬化剂,以减少创伤。对于深部血管瘤,介入栓塞或微创手术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3、并发症风险是手术的重要考量
血管瘤可能伴随出血、感染或溃疡等并发症,尤其在高摩擦区域或易受外伤的部位。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血管瘤,手术可以减少潜在的健康威胁。例如,肝脏血管瘤虽多为良性,但若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随疼痛,手术切除可预防破裂出血的风险。
4、非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
对于一些不复杂或不适合手术的血管瘤,可尝试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例如,口服普萘洛尔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能够抑制其生长并加速消退。冷冻治疗或电凝法也适用于小型表浅血管瘤,创伤小且恢复快。
5、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管瘤的治疗应基于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及血管瘤的具体表现进行个体化设计。术前需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瘤的范围和深度,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对于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
血管瘤的治疗需根据其类型、大小、位置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手术并非唯一选择,但若存在功能影响或健康威胁,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