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5岁以下儿童易感且可能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的核心手段,我国现有EV71型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
手足口病疫苗针对肠道病毒71型具有较高保护效力,该病毒是导致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接种后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能持续较长时间,显著减少住院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果明显,接种两剂次后免疫成功率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红肿或低热,通常1-3天自行缓解。
未接种疫苗的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风险更高。部分患儿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仍可能因不同病毒型别重复感染,疫苗可提供针对性保护。免疫缺陷儿童接种后抗体产生可能不足,但依然建议接种以降低重症概率。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等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
建议在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6月龄至12月龄为最佳接种窗口期。接种后仍需做好日常防护,注意洗手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如儿童处于急性发热期或对疫苗成分过敏应暂缓接种。家长需观察接种后反应,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患儿衣物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