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病毒或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喂养不当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过量、过快或食物温度不适宜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过早添加辅食或引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中刺激性食物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需调整喂养节奏,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原因。病毒损伤肠黏膜绒毛导致吸收障碍,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秋冬季高发,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程具有自限性,重点在于预防脱水。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3、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多因食物污染引起。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需进行大便培养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注意餐具消毒与食物新鲜度,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4、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见于肠黏膜损伤后,原发性多见于早产儿。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腹胀、酸臭泡沫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待肠黏膜修复后逐渐恢复常规喂养。母乳喂养者可添加乳糖酶制剂。
5、食物过敏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可引发非感染性腹泻,常伴有湿疹、血便等表现。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肠黏膜炎症,需通过饮食回避试验确诊。母乳喂养母亲应规避过敏原,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
婴幼儿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浓度。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喂10-15毫升。注意臀部护理,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是否出现血便,若持续呕吐、发热或出现嗜睡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饮食种类,避免高糖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