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房颤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永久性房颤属于慢性心律失常,主要与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等因素有关,需长期药物或手术干预维持心脏功能。
永久性房颤的治疗核心是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对于心室率控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胶囊,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这些药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定期监测心率变化。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的关键,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相比传统华法林钠片具有更稳定的抗凝效果,但需评估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能适合导管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但手术适应症需严格评估。
极少数早期发现的永久性房颤患者,若心房重构程度较轻,通过积极干预可能有恢复窦性心律的机会。这类患者通常需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与电复律治疗,但复发概率较高。对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等可逆诱因的患者,在纠正原发病后房颤可能得到改善。高龄、心房明显扩大或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治愈可能性显著降低。
建议永久性房颤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和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需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出现心悸加重、呼吸困难或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长期随访中需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及时调整药物或考虑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