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的变化过程通常呈现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规律性波动,主要经历月经初期、月经中期和月经末期三个阶段。
月经初期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点滴出血或淡褐色分泌物,持续时间1-2天。此时子宫内膜刚开始脱落,宫颈口未完全打开,经血排出速度较慢。部分女性可能伴有轻微下腹坠胀感,但多数不影响日常活动。随着子宫内膜脱落面积扩大,月经中期出血量达到高峰,持续2-3天。经血颜色鲜红或暗红,含有较多内膜组织碎片,每小时需更换1-2次卫生巾属于正常范围。此阶段子宫收缩加强以促进内膜排出,可能引发明显腹痛或腰骶部酸胀,适当热敷可缓解不适。月经末期出血量逐渐减少,经血颜色转为暗红或棕色,质地变稀薄,持续时间1-2天。此时子宫内膜基本完成修复,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可能观察到少量混合黏液的血丝。整个月经周期总失血量通常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或持续超过7天需警惕月经过多。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变化,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注意保暖腹部和足部。若出现持续大量出血、经期延长超过10天或周期紊乱,应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情况。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有助于预防经期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