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周期正常范围是21-35天,经期持续2-8天,经量20-80毫升。月经规律性、经血颜色和伴随症状也是判断标准。
1、周期天数月经周期指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从21天到35天均属正常。多数女性周期为28天左右,提前或延后7天内通常无须担心。周期长短受激素水平、情绪压力、体重变化等因素影响,偶尔波动属于生理现象。若连续3个月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建议就医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
2、经期时长正常经期持续2-8天,平均3-5天。子宫内膜脱落速度因人而异,前两天经量较多属正常现象。若经期短于2天可能提示子宫内膜过薄或激素不足,超过8天则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经期第4天后仍有鲜红色出血或大量血块需及时就诊。
3、经血量单次月经总失血量20-80毫升为正常范围。可通过卫生巾更换频率粗略判断:每日更换3-5片普通卫生巾且不浸透属正常量。经血中含少量膜状子宫内膜碎片属正常现象。若每小时需更换卫生巾持续2小时以上,或夜间需起床更换,可能提示月经过多,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碍、子宫腺肌症等疾病。
4、经血特征正常经血呈暗红色略带粘稠,可能有轻微腥味但不刺鼻。经血中混有少量宫颈黏液属正常现象。若经血颜色发黑伴小血块,可能为受寒引起的经血淤滞;鲜红色经血持续3天以上需警惕异常出血;经血恶臭可能提示感染,需结合分泌物检查排除阴道炎等疾病。
5、伴随症状轻度下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等经前综合征属正常生理反应。若出现剧烈痛经影响日常生活,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非经期出血可能提示排卵期出血或宫颈病变;经期发热、严重头痛需就医排除感染或内分泌异常。正常月经不应伴随大量血块排出或贫血症状。
保持月经记录有助于发现异常,建议使用月经周期APP或日历标记经期起止时间、经量变化和不适症状。日常注意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若出现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经量突然增减50%以上、非经期出血或严重痛经,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检查性激素六项、B超等项目。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宫颈癌筛查和乳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