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是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的肌性管道,内壁呈粉红色皱襞状,具有伸展性和弹性。阴道上端连接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正常状态下前后壁贴合,其形态、分泌物及酸碱度会随月经周期、年龄和激素水平变化。
1、解剖结构阴道位于盆腔中央,呈上宽下窄的扁管状,前壁长7-9厘米,后壁长10-12厘米。阴道前壁与膀胱、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阴道穹窿分为前、后、左、右四部分,后穹窿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仅隔阴道壁和腹膜,是临床穿刺或手术的重要部位。阴道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层,黏膜层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但受雌激素影响可产生糖原。
2、生理特征健康阴道内壁呈现纵向皱襞和横嵴,生育后可能变得平滑。阴道pH值通常维持在3.8-4.5的酸性环境,主要由乳酸杆菌维持。阴道分泌物包含宫颈黏液、脱落上皮细胞及微生物,正常呈乳白色或透明蛋清样,无强烈异味。月经期、排卵期及妊娠期时,阴道长度、弹性和分泌物性状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3、微生态环境阴道内有30余种常驻微生物,乳酸杆菌占主导地位,可抑制病原体繁殖。雌激素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并增加糖原储备,糖原被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维持酸性环境。滥用抗生素、频繁冲洗或免疫力下降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导致细菌性阴道病或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瘙痒或灼热感。
4、功能特点阴道是月经血排出通道、性交器官及胎儿娩出的产道。性兴奋时阴道壁血管充血,渗出液润滑管腔,长度和宽度可适应性扩张。分娩时阴道极度扩张,皱襞消失,产后6-8周逐渐恢复。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导致阴道壁变薄、弹性下降,可能出现干涩或性交痛。
5、临床关联阴道镜检查可观察宫颈和阴道上皮变化,用于筛查HPV感染或癌前病变。先天性无阴道需行人工阴道成形术,阴道松弛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或手术改善。异常症状如持续出血、菜花样赘生物、灰白色泡沫状分泌物可能提示阴道炎、尖锐湿疣或肿瘤,需妇科检查确诊。
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洗剂。同房前后注意清洁,出现异常分泌物、疼痛或出血应及时就医。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阴道萎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阴道及宫颈病变,建议成年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