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中毒可通过洗胃、导泻、药物治疗、血液净化、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氯丙嗪中毒通常由误服过量、长期大剂量使用、个体代谢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蓄积中毒等原因引起。
1、洗胃对于口服中毒6小时内的患者需立即用温盐水洗胃,清除胃内未吸收药物。洗胃后可注入活性炭混悬液吸附残留毒物。操作时需注意防止误吸,监测生命体征,对昏迷患者应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
2、导泻洗胃后使用硫酸镁或甘露醇等渗透性泻药促进肠道排毒。导泻可减少毒物在肠肝循环中的重吸收,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禁用于肠梗阻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导泻期间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及腹部体征变化。
3、药物治疗针对锥体外系反应可使用苯海索片,低血压者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心律失常时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禁用肾上腺素以免加重低血压。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
4、血液净化对重度中毒或合并肝肾衰竭者可采用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血浆中游离氯丙嗪及其活性代谢物,适用于血药浓度超过1mg/L或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的患者。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
5、对症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控制体温异常,预防抽搐发作。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对昏迷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重症患者需转入ICU监护治疗。
氯丙嗪中毒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恢复期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外界刺激。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严禁饮酒或服用其他中枢抑制剂。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观察有无迟发性锥体外系症状。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疗监护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